红出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回顾

文章内容

苏联篮球打败几次美国-苏联篮球打败几次美国队

tamoadmin 2024-09-10
1.篮球是奥运会项目吗?2.以前欧洲有一个国家打篮球比nba还厉害,我们历史老师说的,好像是冷战后期,求解。3.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观影

1.篮球是奥运会项目吗?

2.以前欧洲有一个国家打篮球比nba还厉害,我们历史老师说的,好像是冷战后期,求解。

3.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观影《决战慕尼黑》

4.《绝杀慕尼黑》:赛场之外,苏联队靠什么击败了未尝败绩的美国队?

篮球是奥运会项目吗?

苏联篮球打败几次美国-苏联篮球打败几次美国队

篮球是奥运会比赛项目。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

篮球(basketball),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名为美国春田大学,Springfield College)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

以前欧洲有一个国家打篮球比nba还厉害,我们历史老师说的,好像是冷战后期,求解。

应该是前苏联或者前南斯拉夫,因为这两个国家曾经在奥运会上击败过美国男篮。你老师说的可能是前南斯拉夫,因为前苏联并不能算一个严格的欧洲国家。

但是其实说前苏联或者前南斯拉夫打篮球比NBA厉害是不太正确的,因为在1992年以前,美国去征战奥运会的基本都不是NBA的职业球员,而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冷战期间,美苏在各个领域明争暗斗,也包括在体育上,所以美国为了在篮球上压苏联一头,才决定在1988年奥运会后开始号召组织NBA职业球员为国出战奥运会,只不过可惜的是美国组织起“梦一”队准备痛扁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的时候,它们已经解体分裂为很多个国家了,它们也再没有能组织起能对抗梦之队的篮球队。

一直到2004年,NBA成名职业球员对参加奥运会的兴趣越来越低,2004年出战奥运会的“梦六队”实力大不如前,而西班牙、阿根廷、希腊、立陶宛等国家的篮球水平却越来越高,结果在半决赛中“梦六队”被阿根廷击败无缘奥运会冠军。2006年的男篮世锦赛,“梦七队”又在半决赛中输给希腊队,美国男篮再次无缘国际赛事冠军。这才导致了,美国篮球领域再一次对男篮国际赛事的重视,再次号召NBA职业球员积极参与奥运会,才有了2008年奥运会科比和詹姆斯领衔的“梦八队”。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观影《决战慕尼黑》

有时候我们能赢,或许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退路…

这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把奥运经典比赛搬上荧幕,让近50年前的故事再次打动观众的心。

《决战慕尼黑》上映于2019年夏天,由安东·梅格迪契夫执导,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锦标赛的决赛中,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故事。

整部**以教练加兰任的经历为串联,把打败美国队这个故事的前前后后展现给了读者。从不敢想到有可能,从不敢正视到直面挑战,最终这支不被看好的球队,靠着拼搏努力和团结协作,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成为战斗民族不朽的。

故事的看点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当一支世界二流的球队,把目标定位世界冠军那一刻,仿佛是个大大的笑话,就连苏联篮球协会高管们都觉得那绝对不可能。但有一个人是认真的,那就是故事的主角,教练加兰任先生。

从招兵买马到配备装备,从获取信任到严苛训练,从主动到美国挑战大学球队,到带队出征奥运赛场,加兰任以坚毅、博爱和智慧的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也成为缔造的最大幕后功臣。

故事中最绚丽的正是对加兰任教练的性格展示,他一边是急需钱来给孩子做手术,一边是要保护和领导好来自不同名族的十几名个性各异的球员,他既要当好孩子的爸爸,还要当好球员们的教练、朋友、亲人。他最缺钱,却把给孩子看病的钱拿来救自己的队员。他怕犯政治性错误,但他仍然冒着风险放手他的球员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指挥比赛调配球员,他是专业的;用真心换真情,他也是最棒的。

这段精彩历史的完美重现,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爱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友情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也许正是源于这种力量,才缔造了不可复制的神话,打败了连续36年夺冠的强大的美国队。

**别有趣的一幕是,苏联队在与美国队总决赛时,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三秒,美国队罚篮得分以50:49反超苏联队,加兰任见状立马申请暂停,但是裁判没有反应,一来一回比赛时间到,哨声响起。

苏联教练团跑到组委会前申辩为什么他们的暂停没被执行,裁判组承认仪器发生问题,组委会同意把球权交给苏联队,但计时器的时间没改,只有一秒钟,但这怎么够用,苏联队没有完成绝杀。就在所有人以为无力回天的时候,国际篮球协会出来主持公道,说应该给足苏联队3秒的时间,希望重新燃起,这次他们不会再让机会溜走。哨声一响,苏联队发球、接球、投篮、命中,一气呵成,51:50,苏联队获胜。看到这个时候,我都快要跳起来了,有时候弱者靠着坚强不息地拼搏最终获胜,更加激动人心。

**结束了,但是那些振聋发聩的台词依然在耳边萦绕…

“如果你好了什么,你现在就该去做。”

“美国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失败可能是我们的结局,可是比赛是我们的宿命,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失败,可你剥夺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的生命只剩下了三分钟,你会做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当我们拿出一往无前的精神、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往事情的发展会如你所愿。

正如《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那句名言,“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仔细品味,难道不是吗?

《绝杀慕尼黑》:赛场之外,苏联队靠什么击败了未尝败绩的美国队?

1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苏联队对阵美国队,此前的奥运赛场上,美国队凭借着国内强大的篮球底蕴,只是派出他们的大学生联队就取得36年不败的佳绩。

不过,一切的辉煌,12年在德国慕尼黑遇到苏联队就被终结了。

整场比赛可谓一波三折,苏联队一直保持着领先,结尾美国队反超了苏联队一分,但在最后三秒又被苏联队绝杀。

面对强大的美国队,苏联队究竟经历了什么才换来了这场难能可贵的胜利?

《绝杀慕尼黑》便是根据这场比赛改编的**,2017年,它在俄罗斯本土上映后就获得了俄罗斯历史票房最佳的成绩。

**虽然存在着一些民族主义,可艺术离不开渲染,在渲染之外,**以最大程度尊重了史实。

本文也将从比赛场上的故事和赛场之外的事实这两方面来向大家展示,苏联队凭什么拿冠军?

一.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家庭

原苏联队的总教练戈梅尔斯基因政治原因被迫下课,领队谢尔盖·巴什金找来了教练加兰任。

加兰任刚上任不久后就对着媒体发表了一番很狂的言论:“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这引起了记者们的嘲笑,领队谢尔盖·巴什金也认为加兰任脑子是不是坏掉了,美国队可从未输过,他凭什么夸下海口,要知道牛皮被吹破的话,可是会连累到自己的!

加兰任教练一上任,就重新制定了训练规则,重新拟定了球员的名单,有不少球员没能进入备战奥运的名单中,但其中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别洛夫的中锋被选中了。

他事后特地去感谢了加兰任教练,教练只是笑着说:“你就像我儿子。”

这句“你就像我儿子”并不是一句空话。

在美国时,亚历山大·别洛夫心脏病发,加兰任教练拿出了他所有的钱来替他治病,而这些钱,本来是要给他儿子做手术的。

不止是对亚历山大·别洛夫,加兰任教练对每一个队员都像对待自己的儿子那样。

队员萨坎杰利泽要回格鲁吉亚去参加他妹妹的婚礼,他的理由无法让人辩驳:“我只有一个妹妹,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而我终身都要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

加兰任教练没法说服他,于是就 带着整支球队前往格鲁吉亚参加萨坎杰利泽妹妹的婚礼。

教练喝了大部分的酒,而队员们面对啤酒只是小酌一口,因为明天还要参加训练!

当时的苏联发生了很多文体名人出逃的现象,来自立陶宛的球员保劳斯卡斯有意趁着在国外时溜走。

加兰任对保劳斯卡斯说:“如果你好了什么,你现在就该去做。”

加兰任真正站在了球员的那一侧替球员考虑问题,生命中什么最重要?家!

队里有一个明星球员:谢尔盖·别洛夫。

当时的比赛总分一般在50分左右,谢尔盖·别洛夫是场均能拿30分的男人。

明星之所以能成为明星,在于他背后大量默默无闻的付出。

刚赢了比赛,大家都在小酒馆庆祝,谢尔盖·别洛夫就开始在街道上练习了。

等所有队员都回宿舍休息了,他一个人背着一个常人提都提不起来的种书包默默练习运球。

正是这股子拼搏劲,让谢尔盖·别洛夫成为了篮球明星,也让他充满了傲气。

“不是所有的球队全是像你这样的球员。”加兰任对他说。

“我想,是的,你运气不错。”谢尔盖回应道。

今年NBA,拥有五个全明星的球队金州勇士队在总决赛相继伤了杜兰特、汤普森,剩下的队员没能挺住,输了球,没能卫冕达成三连冠。

全明星球员,也是会受伤的,包括谢尔盖。

在一场比赛中,谢尔盖的膝盖受伤了,主教练加兰任在没有谢尔盖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调度最终赢得了比赛,这也使得谢尔盖开始打心底里敬佩起这个主教练。

当他得知主教练为了亚历山大·别洛夫的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钱时,颇受感动。

在赢得了总决赛后,助教像往常一样拿了一叠钱过来奖赏大家,是谢尔盖带头把奖金贡献出来给加兰任教练治疗儿子。

我就是看到这个场景开始眼眶湿润的,主教练和球员之间,真正凝聚成了一个家。

在赛场之外,他们正是靠着这份爱,靠着彼此的信任,赢了美国队。

二.故事之外的真实背景

**之所以感动、好看,是因为它的渲染做得到位,不过真实和现实有些偏差,若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则会发现绝杀慕尼黑的背后,除了球员们的热血拼搏,教练的无私奉献,还充斥着大量的政治因素。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

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温斯顿-丘吉尔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正式标志着冷战的爆发。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两国之间的交锋越来越激烈,7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大批名人出逃的案子。

时任苏联国家队助教练戈梅尔斯基成了重点被怀疑的对象,因为国家队难免要出国比赛,所以要逃很容易,为了防止他逃跑,苏联索性让他下课了。

冷战时期的苏联虽然在一些领域很强大(比如航天领域),但在别的许多领域实际上是相当落后的,国内许多物资因为不进行对外贸易,变得十分稀缺、昂贵。

在**中,难得出一趟国的国家队小伙子,过海关时都带着许多特色物品。

毛线、收音机、皮带,堂堂国家队,弄得像走私犯。

明星球员谢尔盖·别洛夫膝盖受伤,要向美国队借止痛药,随队医生在德国慕尼黑时,私自购买了很多药品。

队医除了搞点走私,还有别的活要做,那就是窃听。

看小伙子们在国外有没有想要逃跑的意图。

是主教练加兰任一手提拔了队员亚历山大·别洛夫。

但是这个小伙子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并没有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他在12年比赛时还很健康,他在16年才被检查出心脏有问题,并于18年去世,年仅26岁。

当时的苏联队并没有**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弱,他们的阵容不亚于全明星。

苏联得益于国域辽阔,拥有中欧、东欧各个国家的人才,所以早在1947年冷战开始时,苏联队已经是欧洲第一强队。

**中有一句经典对话,队长保劳斯卡斯对着谢尔盖说:“当我打球时,整个立陶宛的街道都没有人,他们希望让他取代我?”

谢尔盖说:“ 事实上,当他打球时,整个白俄罗斯都要休一天。 ”

在1952年至12年间的四届奥运赛场上,苏联队都未曾赢过美国队,但他们的成绩均为第二名,可谓是无冕之王。

1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苏联队的主教练加兰任是一个极其懂得变通的老狐狸一样的人物。

而年近七旬的美国队主教练伊巴则真的只是老,他的战术体系还停留在三四十年代没有进攻时间限制的缓慢篮球。

但伊巴教练也有他的杀手锏,在进行奥运集训时,他极其强调球员的身体对抗。

**中在这一块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史实,许多苏联队被肘击、被打得流血的现象,均与实际相符。

比赛开打前,加兰任教练在得知美国队的阵容后,做出了临场的调整,他派上了百米跑11.7秒的萨坎杰利泽。

以快制慢,就好似以柔克刚,苏联队在一开场就获得了领先5比0的梦幻开局。

除了“快”这个绝招,苏联队的队员还有极强的中投能力,谢尔盖·别洛夫场均能拿30分,这个男人后来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打NBA就进名人堂的国际球员。

靠着掩护和极强的中远距离投射能力,谢尔盖·别洛夫帮助球队取得了10分的领先优势,这也是 美国队第一次让对手取得两位数的领先优势。

到了下半场,美国队也玩起了他们的强项:对抗。

防守的时候撞一下,抢篮板的时候张开大肘打一下,在带着各种小动作的身体对抗下,苏联队队员的体能逐渐不支,两队迫近,最后甚至因亚历山大·别洛夫的失误而反超一分。

就在最后的三秒钟,发生了体育史上的重大悬案。

第一次 ,因为裁判没反应到苏联队已经暂停,因此进行了第一次的重新比赛,判给苏联队三秒钟。

这三秒内苏联队没能进球, 第二次 ,苏联队再次要求重来,因为计时器上是从53秒到50秒,而不是3秒到0秒。

虽然我不懂这两者有何差别,但前者显然违背了程序正义。

于是,第二次再次判给苏联队三秒钟,正是第二次的三秒钟,苏联队完成了配合,由亚历山大·别洛夫将功补过,完成了最后的绝杀。

赛场上的裁判最初是要判给美国队赢的,但是苏联队的领队一直不服,朝着技术台大喊大叫。

就在这关键时刻,坐在看台上的一名名叫威廉·琼斯的大佬走出来讲话了,他先后两次支持苏联代表队的请求。

该大佬是FIBA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的FIBA,大佬一发话,裁判立马支持大佬的建议,跟着大佬走就对了。

事后他回忆,他那样做只是为了履行程序正义,他也没想到苏联队会在三秒内完成绝杀。

有意思的是,这位大佬是苏联代表队成员尤里-奥泽罗夫的老朋友。

因为疑点太多,当天晚上,FIBA内部五名高管对最后的结果进行了投票,结果苏联队以3:2胜出。

有意思的是,这三名支持苏联的投票者分别来自波兰、匈牙利和古巴,都是苏联老大哥手下的小老弟。

赛后美国队很不服气,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甚至拒绝领银牌,并且告诉后人也不要领,所以这块银牌至今仍孤独地被遗留在瑞士的奥林匹克博物馆里,无人认领。

因为 美国人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主办方给欺负了。

一枚篮球项目的奥运金牌,上面承载着运动员无数的汗水,我们可以看到谢尔盖在大家都去睡觉时一个人默默练习,在大家都在庆祝时他默默练习,整支球队在格鲁吉亚参加队员的婚礼不敢喝酒,抽空默默练习。

历经千锤百炼,才可换来比赛场上的英姿飒爽。

教练、队员之间的真挚情感,才换来球场上超强的凝聚力。

**展现给我们一种靠着热血和爱相混合便可以取得胜利的幻觉,作为一个小个体,这样的幻觉是美好的。

可是,这场比赛可不是光只有篮球队的几个小伙子们在参加,赛场之外,还有影响力的渗透,综合国力的角逐。

体育比赛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这是一场复杂的胜利,它可以成为激励我们向上的振奋剂,也可以成为我们认识历史的镜子。

以上~

本文部分

参考资料:

[1]:“请允许我们,再次,隆重的向您推荐:《绝杀慕尼黑》”,铁打江山

[2]:“不含剧透,分享这部**背后的一些小故事”,安妮毛毛